征信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
国际刊号:1674-747X
国内刊号:41-1407/F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45903 人次
 
    本刊论文
征信开始关注个人

今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被视为个人征信体系向商业机构开闸的信号。随后,以芝麻信用为代表的个人征信产品进入人们的视野。对于普通人而言,征信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专有名词,通过自己的良好信用实现更多消费场景的免押金、后付费等实例正在发生。益博睿亚太区首席执行官Ben Elliott认为,相较于传统征信,征信数据未来的控制权将被移交到消费者手中。
   C:个人征信产品的推出引发关注,怎么看待个人征信对征信市场的影响?
  E:征信由企业征信和个人征信构成。传统的征信工作主要是保证银行和公司能够利用数据做出更好的信用和商业决策,但是越来越多来自互联网的数据让征信行业开始关注个人。个人征信重要性的提升涉及到两方面的变化,一方面个人数据的收集不再是被动的,人们有权改变自己的信用状态,通过更多好的数据提高对自己信用情况的评价,从而让个人更容易得到贷款;另一方面对个人信用数据的保护需要加强,要保证个人的信用数据不被盗用,保护他们的身份和信用资料不被泄露。所以传统的征信是单向的,个人在其中并不掌控主导权,但未来这种关系将变成双向的,消费者在其中的话语权将逐渐变大。
   C: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征信市场,如何看待各系统间征信数据的共享问题?
  E:目前的征信数据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公用的,像中国人民银行征信局的数据,其中的欺诈数据非常有价值,可以帮助每一个银行降低被欺诈的概率,这类数据应该尽量分享。当然是在一个前提之下,即有很好的管理机制,避免这些数据被盗用或者滥用。第二种就是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自身掌握的交易数据,这类数据对于电子商务公司的生存有很大的商业价值,是战略制高点的一部分。从商业竞争的角度来看,要让它们向外界分享这些数据是不公平的。判断哪些数据应该分享,重点是能否给消费者提供更大的价值。如果在共享数据的过程中能够向消费者提供更大的价值那就应该合作,但如果只是协助某个单一企业研发更好的产品,那么在商业竞争过程中你很难强迫它们分享。
   C:在中国,互联网对于金融行业的影响逐渐显现,譬如微众银行的出现。你如何看待互联网对征信业和银行业的影响?
  E: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特别是对于零售业和金融业来讲。假如我是零售商,客户最早是从我的门口走过去的,我可以看到他们。但现在互联网技术让我们能够在线上开一个商店,客户来自全球,发展速度和以往不一样。客户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供应商也能向更多的商户提供数据。同时庞大的交易量和这种新的交易模式会导致比较大的交易风险,这给征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空间。从全球角度来看,银行业务从线下到线上是必然趋势。但现阶段的问题是人们对线上是否产生了足够的信任,目前人们仍然期望面对面完成一些复杂的交易,以确定这个交易本身是稳定和可靠的。因此,让客户对你产生足够的信任非常重要。
   C:在征信行业,如何做到创新?
  E:从最简单的角度理解,创新来自于对这3个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你今天有什么?你今天在做什么?你明天会到哪里去?所以说虽然我们希望对未来20年后的改变作出更多的准确预测,但首先要思考的是我们现在拥有什么。对我们来讲,创新就是持续的改善,不断地适应市场和客户需求的改变,确保给客户提供好的解决方案。实现这种持续的改善可以透过两种方式,一种是内部创新,通过内部的人进行产品的改良和更新;另一种重要的方法就是并购,将并购公司的业务很好地融入现有征信业务,完成创新的使命。我们要关注更大的问题,但所有的创新都源自于对自身业务和问题更好的理解。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征信》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征信》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